几天前,无意中找翻到了我2001年写的一份【企业职工思想调查】,想想当时我厂新进来的大学生不断的跳巢,厂领导为了留住他们就提拔了一大批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到中层等管理岗位,他们强调经验主义要不得,要改革、要创新。这深深的伤害了一大批中老年职工,这些职工们说:“啤酒就是啤酒,你加上苦瓜汁,它就不是啤酒味了,就好像馒头加上油和盐,它就不叫馒头了而叫花卷。”当时的矛盾真的很突出、很激烈。我的这篇文章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的。
【企业职工思想调查】
要想学好“三个代表”的思想,探索出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的新路子,我们就必须对我们的职工有所了解。由于我工作在最基层的班组,并且是个大班组,人员的文化层次、年龄差异较大,但他们都有“热爱青岛啤酒,献身青岛啤酒”的心。他们都愿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干好本职工作,他们的思想是代表一线职工的。
年轻的大学生们。他们是从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的佼佼者,他们有思想、有知识、有抱负、有能力,他们希望把自己的力量用在更大的事业中,他们不愿意将精力用在简单、重复、机械的工作上,虽然深受厂里的重视,但他们仍然认为这是人力资源的浪费。
中年职工。他们有文化,但不高,一般都是高中毕业,已在本岗位工作了十几二十年,有熟练的技术和经验,但由于企业的政策倾向于大学生,他们时刻为自己的岗位担心,为自己无论如何的学习工作,也无法挽回的年龄而伤心、失望。
老职工。多数文化较低,但已为企业贡献了几十年,他们对企业有感情,他们认为自己虽然没有文化,但是按照工艺要求,一步步的开闸门、接管道,他们是能干好的,他们有责任心。由于新设备的上马,让他们转岗,他们接受不了。
通过对不同年龄段职工的了解,我认为最佳的解决方法是,现阶段对年轻的大学生们多讲要理论联系实际,实习时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在我们企业做大做强的过程中,不断地把他们送到重要岗位上去;对中年职工,我们要多讲:他们是企业的支柱,企业的兴衰与她们息息相关,企业离不开他们;对老年职工,我们要多讲感谢他们多年来对企业的贡献,希望他们把自己的技术、经验多传授给年轻人。
另外,能否在老职工不断退养退休,一线人员紧缺的情况下,进几批能在一线工作的职校、技校学生来充实一线。这样,既不浪费人才,企业发展也后继有人。
2001.09.15
评论